:::

小明的春天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龍藉泉
原刊於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會刊第22期
89年12月出刊

  四歲大的小明,自從兩年前被診斷出罹患腎絲球腎炎後,就在肚皮上打了小洞,放進腹膜透析管,每天在家做腹膜透析。去年十一月初,我應小兒腎臟科楊醫師的要求,對小明是否可接受腎臟移植進行評估。病榻上的小明,身體明顯的比較瘦小,他似乎極不願意接受檢查,不停地哭鬧著,扭動著身體,而他的母親則在旁沈默不語。這與過去我所接觸到逆來順受的小病人不同。後來從小兒腎臟科陳醫師口中得知,原來小明在出生後不久,父母就帶著他遠赴東南亞經商。小明發病後,他的父母認為是環境所造成,並以此自責,因而對小明百依百順。我心想在小明換腎前得做些心理輔導才是。 

 三個月之後,快過年時,器官移植協調人曹小姐通知我說小兒加護病房有一位器官捐贈者。三歲的男孩小葉,在和鄰居孩童嬉戲時,不慎從三樓陽台摔下來。雖然經由小兒神經外科黃主任緊急手術,七天後仍因腦部嚴重水腫而被初步認定為腦死。小葉的父母同意捐出他身上所有可用的器官後,神經醫學中心的施主任和林醫師就進行兩次腦死確定的程序,其間間隔四小時,並在腦死判定表上分別簽名。這時候的小葉,心臟仍跳動著,但已無法自己呼吸,腦幹也沒有任何反應。小葉的爸爸是模板工人,因營建業不景氣就兼差開計程車,終日在外奔波以維家計。小葉的媽媽偶爾幫傭,那天在家中廚房忙著,一不留意,小葉就發生了不幸,也因此自責不已。社工員曠小姐在對我談到這對令人敬佩的父母時說,小葉的父親在得知兒子已回天乏術時,紅著雙眼主動提出器官捐贈的意願,小葉的母親則在一旁飲泣。 

 由於小葉的腎臟功能相當好,在經過組織配對檢查後,透過電腦選擇,小明成為第一位優先接受者。我們和小兒腎臟科林教授多次討論後,決定將小葉的兩個腎臟都植入小明體內,如此在外科手術上較為容易,併發症也較少。同時,兩個腎臟也較能應付小明將來成長的需要。在小兒外科劉醫師的協助下,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植入的腎臟立即發揮功能,血清內的肌酐酸在四天後即回復正常。元宵節過後不久,小明出院了。 

 小明的父母不忘四處向醫護人員道謝,小明的臉頰豐腴起來,或許是因胃口大增,或許是因抗排斥藥物類固醇的作用。他眼中的不安與恐懼也不復存在。我想今年的春天,小明應該可以穿梭在綻放的百花之間,盡情的在綠茵上奔跑。(謹以此文向所有兒童器官捐贈者和他(她)們的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