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輔導與器官捐贈
譯自 EDHEP(歐洲器官捐贈醫院教育課程),"The Grief Response and the Donation Request"
原刊於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會刊第4期,83年12月出刊
一、何謂悲傷
失去心愛的人是很難接受的。這意味著某種近乎無可替代的關係已經失去,而這種事難預料。
隨著這種失落而來的是喪親哀慟期。這段過程裏,行為、心理、生理三者各佔一部份。喪親之痛的行為表現包括了由社會風俗習慣所決的「哀悼」,和源於生物身心反應的「悲傷」情結。
哀悼可能以參與儀式的形式來表現,如喪禮或火葬,但悲傷是和儀式無關的感覺。這兩種行為模式,雖互不相關,但常常一起出現而且彼此互補。
悲傷的主要特性如下:
●悲傷是種複雜的反應模式,其中許多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現象常常出現,如木然無力、睡不好、或沒有胃口。
●悲傷是由某種可詳細描述的情境所引起的,如失去心愛的人。
●悲傷是種和巨大身心壓力有關的情緒。
二、醫護人員與悲傷輔導
心愛的人的死亡是種危機,尤其是突然發生無法預料的死亡。一開始的震驚期,親人們常常感到茫然、虛弱無力且敏感脆弱。這段期間醫護人員如果能認知這種悲傷反應的範圍並加以處理,對死者親友會有很大的幫助。
身為醫護人員,你能做些什麼?
這個時期重要的是醫護人員要以圓熟、尊重和同理心的技巧面對家屬,同時使用簡單的語言。家屬需要知道你隨時地願意幫助他們,支持他們。就某些例子而言,這可能意味著你扮演為死者親屬發言的角色,也許替他說出連他們自己都無法表達的需求。同時,你必須幫助死者親屬恢復他們的應對技巧,不只是替他們做決定,而是確定他們意識到擺在他們面前的許多抉擇。重要的是不斷檢視是否以確定自己真的了解親屬,而死者親屬也了解你。避免說到你知道死者親屬當時的感受,也絕對不要說無心的話。雖然死者親屬看起來已被失落感所佔據,忘了周遭事物及人們所說的話,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的,研究顯示,親屬容易對他人言行過度敏感。事實上,失去親人多年,死者親屬將能詳細告訴你在親人死去當天,他們碰過誰,說過什麼話。
醫護人員的角色有:
以誠實而直接的方式提供訊息。只有這樣親屬們才能發掘新情況,不要使用委婉的語言,那樣可能會誤導並激怒家屬。減低死亡的衝擊和潛在危害。了解並接受死者親屬的行為及感受,以促成健全的哀傷過程。
鼓勵死者親屬去看看心愛的人,並向死者道別,藉此讓死者親屬真實地感受到他失去親人。有份研究有關猝死罹難者的親人,這些人曾花時間陪死者待在急診,研究結論是:目睹死亡過程是有益的。這份研究中的多數親屬表示,死亡就像個幻像或惡夢,而目睹死亡讓幻夢成真。一般而言,事實雖然是痛苦的,但也比幻像好處理。事實真讓你從可怕而沮喪的意像裏解放出來。
如果有人不想看見死者,過後再將照片給死者親屬看,也是可行之道。
幫助死者親屬自己做決定,以使他們恢復處理事件技巧。主動做決定會激發健全的悲傷過程。
只有在死者親友清楚表想要聽些訊息的時候,醫護人員才提供詳細的訊息。讓死者親屬明白你已準備妥當,可以回答問題。
確定死者親屬能夠表達他們的心願,他們需要醫護人員的允許下撫摸他們心愛的人,表達他們的悲傷。裝備有機器與管子的加護病房,其氣氛尤其能激起這些感受。
以上所描寫的介入調解方法,是用來幫助死者親屬面臨死亡,並幫助他們從初期的震驚中恢復。一旦如此,通常死者親屬似乎更能應對諸事,情況遠比你一開始所設想的好。唯有死者親屬了解到他們心愛的人已經死去,這時醫護人員才能提出器官捐贈的要求。
三、器官捐贈是一種悲傷輔導
首先,提出器官捐贈的要求是為了幫助千萬人的需要,這些人正等著可以改變他們生命品質的救命器官或組織。就這點而言,這些病人得靠和死者親屬有所接觸醫生和護士向可能捐贈器官的死者親屬提出要求。
雖然關於死者親屬研究做相當少,但有很多真人真事的證據顯示,捐贈器官的家屬們事後感到欣慰,因他們曾被要求捐贈器官,其中許多人也確實因同意捐贈器官而找到慰藉。
下面是二篇器官捐贈文章的摘要:
一份來自紐西蘭的研究企圖看看這些問題,這份研究在死者死亡六個多月後訪問了32個捐贈腎臟的家屬研究發現,受訪者中有23人(或大約72﹪)在知道別人因他們的失去而有所獲益後,內心獲得慰藉。即使有12名家屬一直到器官捐贈的請求提出後才了解死者回天乏術情況,甚至有7名家屬認為那些提出器官捐贈請求的人態度愚鈍而無情,但是,這份研究證實,大部份家屬慶幸自己被要求器官捐贈。
英國一分調查裏,53個器官捐贈者的家庭中,有94﹪相信他們同意捐贈器官是正確的決定。4﹪有悲喜交集的感受,2﹪沒回答這個特殊問題。
第二個研究中,有11個同意器官捐贈的荷蘭家庭,其中大多數人認為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相反的,有些拒絕捐贈器官的家庭或家屬對他們的決定感到後悔。
拒絕捐贈器官的人提出很多理由,從不相信腦死,到宣佈死亡與器官捐贈之間的時間太短的理由都有。
所以,根據這些的研究及許多真人真事的證據,器官捐贈常常可以一方面幫助家庭成員處理悲傷,一方面對悲傷過程有正面影響。
但是,這並不是鼓吹人們利用這項結論,做為與家人爭辯器官捐贈的論調,尤其你根本不知道器官捐贈是否會幫助那個特殊家庭。
四、如何與家屬討論器官捐贈
每個家庭、每種情況是不一樣的。但是,為了接觸病危或死亡病人的家屬,並提出器官捐贈的請求,某些原則是通用的。經驗隨後會使認知和處理不同悲傷反應更容易。
雖然這些原則中,有很多可能顯得太直接,但我們認為它們仍然值得一提:
●試著給家屬一些隱私權,如果可能的話, 你應該安排一個房間,供家屬在危急的情況時使用。和家屬在隱密的房間談話。
●可以的話,儘快且儘量提供家屬接觸病人或死者的管道。
●定期提供家屬訊息,並鼓勵他們問問題。
●解釋醫學名詞,運用簡單易懂的比喻來解釋腦死。
●利用清楚誠實但感性的方式說明惡耗,但不要用誤導的語言。
──給家屬時間接受壞消息,也給他們表達情緒的自由。
──必要的話,幫他們聯絡親朋好友。
──絕對不要下評斷,即使你不懂他們的反應。
●提出器官捐贈的請求
──提出要求之前,先過濾器官或組織捐贈的可能性。
──在家人尚未了解到他們心愛的人已面臨生命末期之前,不要提到器官捐贈。
──初期的接應該由熟悉個案,並且是家屬信賴的人員擔任。
──提出要求之前,告訴他們你知道這對他們而言是很難捱的時刻。 例如:此刻你心裏一定百感交集, 但我願意和你討論。(你和你先生討論過器官或組織捐贈的選擇好嗎?)…… (回答親屬)………我想問你,你是否已做好準備,捐出你先生的器官或組織?
──提供時間讓問題能深獲了解。
──提供他們有關器官捐贈受惠者或可能受惠者接受器官捐贈之可能性的消息。
──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答應的話,死者遺體會發生什麼事。 會有大開刀手術或小手術(眼角膜捐贈); 醫護人員用尊敬的方式對待遺體;公開的喪葬儀式仍可以進行;摘取手術會進行多久?
──問問他們是否想知道些什麼。鼓勵他們問問題。
──注意家屬可能有的恐懼和憂慮。 家屬需要感受的是他們的憂慮,他們心愛的人仍比捐贈器官或組織重要。
──給他們時間考慮器官捐贈;告訴他們你隨時可回答他們的問題。
──永遠尊重他們的決定。
──給他們時間向死者道別,如果他們想的話,器官或組織摘取手術後,也讓他們再向死者道別。